欢迎光临自然多(香港)大健康有限公司


招商详情

你网购、自制的这些食品中或含“毒素之王”,比砒霜毒1万倍

发布时间:2023/11/27

近日,广东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识别到多例疑似因食用即食熟肉制品、自制腌制食品等引起的肉毒中毒病例,严重者甚至住进了ICU。11月22日,广东省疾控中心发布提醒称,网购、自制熟肉制品和发酵食品要慎重,一旦出现肉毒中毒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并保存好可疑剩余食物。

据媒体报道,日前,广州某医院急诊科ICU收治了两位病情危重的患者,母子俩因不明原因先后出现头晕、四肢乏力、声嘶、吞咽困难等症状。血液等标本初筛结果显示,他们为肉毒中毒。在持续给予肉毒抗毒素、呼吸机辅助通气等综合治疗下,母子二人终于康复出院。

肉毒中毒,为什么会这么毒?

广东疾控表示,肉毒中毒是由肉毒毒素引起的一种严重中毒反应,可由摄入被肉毒毒素污染的食品引起。肉毒毒素是由肉毒梭菌、丁酸梭菌和巴氏梭菌等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其毒力比砒霜强1万倍。该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末梢,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人体肌肉麻痹和神经功能障碍。

肉毒中毒后,临床表现多以运动神经麻痹的症状为主,潜伏期多在12-48h。早期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继而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走路不稳,之后再逐渐发展为视力模糊、眼睑下垂、瞳孔散大等神经麻痹症状。重症患者逐渐发展为语言不清、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在治疗上,通过采用抗肉毒毒素血清治疗,患者多可恢复,一般没有后遗症。因此,食用可疑食物后,一旦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并保存好剩余食物。

广东疾控提醒,在我国既往出现的肉毒中毒案例中,引起中毒的食品多以家庭自制的植物性发酵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干等)、腊肉、熟肉制品等为主。

不适当的家庭自制发酵食品,罐装、真空等密封保存的食品可以为肉毒芽孢生长和产毒提供合适的条件,当人们进食这些食物时,就可能引起肉毒中毒。

如何才能不中毒?

广东疾控提示,家庭自制发酵食品和肉制品要慎重。如果需要自制植物性发酵食品、腊肉、熟肉等高危食品,需注意以下2个方面:

1. 确保原辅料的清洁,除去泥土和杂质;家庭自制发酵食品的原料应彻底蒸煮,加热至少100℃、10-20min,可破坏各型肉毒毒素。

2. 加工后的食品应迅速冷却并低温储存,避免再污染以及在较高温度和缺氧条件下存放,以防止毒素产生。

此外,应谨慎网购熟肉制品和发酵食品。不购买、不食用来历不明或小作坊生产的熟肉制品、发酵类食品,特别是需要冷藏保存的即食熟肉制品,一定要确保运输和贮存过程的温度控制。旅行出差购买的散装熟肉制品注意储存方式,不要远途常温快递或携带,应在冷藏条件下储存和运输,并尽快食用,避免肉毒芽孢在缺氧和温暖条件下产生毒素。

食用上述食物前,应彻底加热。肉毒毒素不耐热,通常100℃加热10分钟就可将其破坏,彻底加热可有效预防肉毒中毒。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前美国发生过婴幼儿肉毒中毒病例。广东疾控提醒,成人通常因摄入有活性的毒素而中毒,摄入肉毒芽孢的危险性相对较小。但婴幼儿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肉毒芽孢会在婴幼儿肠道中发芽、繁殖、产毒,发生感染性肉毒中毒。含有芽孢的食品可能是那些未经过严格加热的食品,最常见的就是蜂蜜、糖浆,建议12个月以内的婴儿不要食用蜂蜜食品,尤其是野生蜂蜜。

南方 记者 陈伊纯

通讯员 粤疾控

【作者】 陈伊纯

广东健康头条